建華海運專訪

走出自我的建華海運 建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KANWAY LINE) 成立於2007年元月1日(前身為福海航運),當時台灣總代理為漢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總代理為建華船務有限公司,在大陸即為建華船務有限公司。 建華海運公司成立迄今,經營台灣─香港─華南地區(廣東省、福建省、上海)已十六年有餘。2005年董事會鑒於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於同年10月在中國取得一級貨代營業執照,成立〝深圳建華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後,做為經營廣東省推及全中國經營運籌帷幄中心,有此基礎,為了統一中、港、台三地名稱,於建華海運成立起,以建華海運為主軸,台灣總代理名稱為【建華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總代理名稱為【建華船務有限公司】,大陸總代理為【深圳建華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所有統稱『建華 KANWAY』集團,努力提昇品牌做好服務。 2008年以來,台海兩岸三通解凍,”建華”積極響應。於2009年年底購買自有船舶,懸掛國旗,中文名稱為“建輝輪”英文為”KANWAY GLOBAL”,有艙位1,675TEU,並與他輪以互租艙位方式,每月8-9航次擴大經營兩岸水運,並於2010年12月14日取得台灣海峽兩岸間水路運輸許可證。2011年8月17日更取得台灣海峽兩岸間船舶營運證。提供更完善優質之貨運服務。祈能結合兩岸華人優異長處,發揮兩岸特色之海運文化,走向未來,航向全球。 董事長李曙光是個非常有企圖心且腳踏實地的航運經營者,他利用曾經為航海人的經驗與知識,有效的減少香港中流作業中造成貨櫃及船舶的傷害;以及降低貨櫃的修理費用。李董事長說到建華集團的優勢建立在以下幾個關鍵點上: 1. 對經營全球主航線的經營者而言,建華有自己的內陸運輸線路,建華船隊可以航行到二級或三級港口。 2. 對於一般海運承攬業(Forwarder)而言,建華能有自己的船隊。 3. 在戶到戶的運輸中,油槽櫃、整廠貨、大型超長超重貨的專業技術。 4. 與客戶認真的溝通運輸的方式,讓客戶能夠充分參與決策,是以速度或是節省費用來決定運輸的方式。 而且在當今環球貨櫃運輸中,海上運輸部分講求管理至上、運費競爭白熱化等等已經沒有太多的利潤差價,營利只能從貨櫃調度、海陸銜接的控制上取得,如果專業性不夠,就很容易從市場上消失。而建華集團在團隊合作上有著極大的成果表現。從以下圖表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建華集團的積極作為: 近期積極規劃的方向有五: 1. 自有貨櫃汰舊換新。 2. 市場推進到華東、華中及華北。 3. 擴大船隊規模 4. 組建自有船隊 5. 鋪設新航線 …

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專訪

現代化的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 本會徐理事長,吳副秘書長及主編李蓬船長9月日專訪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公司董事長陳志哲率總經理及同仁熱烈歡迎,除了完整的簡報說明台北港及公司的背景、現況及遠景規劃外,又帶我們俯視碼頭作業情形、解釋電腦化裝卸系統的流程以及觀摩貨櫃與車輛互動的實況。讓我們了解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在台灣區的領先地位. 台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TPCT,也是台灣唯一有完整網站的碼頭公司。 台北港位於台灣新北市八里區的人工國際商港, 地理位置在淡水河口,西臨台灣海峽,南有觀音山,東距基隆港34浬,南距台中港87浬,西距福州134浬,位居台海北部要衝,同時也是各大國際航線之樞紐,南來北往涵蓋中國各大港口,是最佳的物流轉運中心。以此發展自由貿易區,是吸引各界企業設立高附加價值國際物流中心的最好選擇。 在交通部整體規劃上, 台北港的聯外道路有: l 西濱61號線,可連到國際機場;觀音工業區及台中以北沿海各處。 l 八里新店快速64號道,除可連到中山高的五股交流道,亦可連往北二高的中和交流道, 範圍內五股工業區;蘆洲;三重;板橋皆可在短時間內到達。 l 新北市特二號道路65號線,除可連到中山高的五股交流道亦可連到北二高之土城交流道,泰山;新莊;及土城工業區亦囊括其中,今年年底全線通車。 l 再加上原本的台15線, 及另有在淡水河口興建淡江大橋的計畫,增加了台北港的交通優勢。 台北港面積比基隆港大五倍。其中的貨櫃碼頭是由長榮、萬海及陽明等台灣三大航商於西元2003年8月共同成立台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與政府簽訂50年經營權的BOT案 ,總投資額達新台幣203.3億元。目前貨櫃碼頭的水深為15.5公尺,明年二月的最大水深可到16公尺。 TPCT以打造全球遠洋海運樞紐為願景,所經營的貨櫃碼頭於2009年3月9日正式啟用。 完工後總計有7座碼頭可供使用。每年總吞吐量可達400萬TEU以上。TPCT宣稱目前有六條遠洋航線;十六條近洋航線以及六條兩岸直航航線運用此港。到此碼頭的船隊除了基本的三家公司外尚有APL;Maersk;CMA CGM;美達;Sinotrans;MOL;K Line;NYK;中遠;中海;中航;正利;韓進;Hapag Lloyd等國際航商。 設計的貨櫃碼頭有七座, 從N3 倒N9, 但目前營運者僅有N3; N4; N5 …

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專訪

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海域處 101年3月28日下午徐理事長率吳秘書長及李總編前往中油拜會海域處,與副處長李元偉先生及相關組長見面,對於中油公司在海洋事業發展上所作之努力,做了一番深入的溝通。今將內容報導於此,以期讓大家能有所了解中油這個領域對台灣所做之貢獻。 根據李副處所述及中油資料顯示 沿革: 台灣油礦探勘總處於民國92年成立探採事業部,對於台灣陸上及海域內之油氣進行探勘與開採。近年來更進一步與國外礦區及大陸合作探勘及專業工程上的合作。目前在國內海域部分高雄外海百餘公里之F構造平台開發計畫之修正已獲政院同意,正積極進行專案管理及各項招標文件準備工作。以期能在民國103年順利投產。此外對台南長恩、五里牌區域之油氣評估三維震測招標案亦在進行。國外的合作持續在7個國家18個礦區進行探勘。與大型油公司技術合作建立在深海海床之調查與探勘上。 最近由於國際油價上漲,油氣之開發是極具意義的,目前有的長康油氣田屬於淺水礦區 高雄外海100公里處開發 目前正在招標中 海床調查 國際合作 通霄海域 事前評估 淺灘開發風險高。 兩岸的合作自民國92年始與中海石油公司深分公司共同簽署台潮石油合約,此合約所約定之位址在台灣本島西南海域約在高雄外海200公里處之台潮區,面積15,400平方公里,執行至今已鑽探陸豐35-1-1號井及大埔21-1-1號井,尚無商業油氣發現。 南海區域及釣魚台水域之探勘涉及國際敏感政治議題及各方主導權等問題,沒有進一步之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民國71年時中油在太平島附近水域建立中油一號井,其存在在某方面說其代表了主權之宣示。 技術 探勘技術涉及工業領域甚廣,包括地質、物理、石油化學及全方位含括深海的工程知識,亦有涉及到混層生產、海底攝影等之技術,中油聚集了許多瞭解這方面的人才,折衝協調各方,朝著發展海洋台灣的遠景進行。 在海洋探勘領域中,海洋深度是一種挑戰,以前只能進行兩百公尺深的工作,目前已可對四千公尺的海床做開發。因此鑽探平台已脫離以往多錨固定,改採衛星定位方式。另外由於環保意識抬頭,防止污染的意識與設備也逐步更新,以維持台灣海峽的潔淨。 遠景: 當日本提出可燃冰的開發時,中油海探處也已經朝此規畫。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的新能源,根據地質科學系教授楊燦堯指出,台灣西南外海有豐富的可燃冰蘊藏,可供我國能源使用五十至兩百五十年。由於蘊藏位置在深海區,目前由海研五號做探勘調查。深水區鑽探, 尋求與國際大型油公司合作引進專業技術開發天然水合物俗稱可燃冰, 具可靠消息指出台灣西南水域有二兆立方公尺之蘊藏量,至少可供台灣兩百年使用。由於可燃冰地處深海,以高壓低溫存在,在開發時涉及高度開發技術,及汙染和人命機具安全的議題。 另外,根據地調所資料,目前國際上發展的「深海二氧化碳封存技術」,就是從海底地層開採可燃冰後,再運用取出的空間關進二氧化碳,進一步減緩溫室效應。德國有高度意願和台灣合作研究,達成能源開採、封存二氧化碳的雙重目的。

selective focus photography of people sitting on chairs while writing on notebooks

本會參加歷屆國際海盟大會概況

本會參加歷屆國際海盟大會概況 (1)1992年6月8-12日主辦國-西班牙 地點:西班牙(聖瑪麗亞港)參加國家-西班牙、美國、南非、巴西、多明尼加、智利、烏拉圭、哥倫比亞、巴拿馬、義大利、比利時、阿根廷、中華民國共13國。備註:本會歐陽位理事長親自出席,外交部指派駐西班牙孫逸仙文化 中心廖志賢先生擔任口譯。 (2)1993年9月28日至10月3日主辦國-巴拿馬 地點:巴拿馬參加國家-西班牙、多明尼加、智利、烏拉圭、巴拿馬、阿根廷、中華民國 共8國。備註:我駐巴拿馬海軍武官趙 昊上校及中央社駐巴拿馬特派員黃礦春先生擔任口譯。 (3)1994年11月5-12日主辦國-阿根廷 地點:阿根廷 參加國家-巴西、多明尼加、智利、烏拉圭、巴拿馬、秘魯、阿根廷、摩納哥、哥倫比亞、中華民國 共11國38人。備註:本會理事童隆先生代表參加,童理事在大會中提出專題報告—迎向海洋新世紀。內容充實生動,深獲各國代表佳評,閉幕晚宴獲頒『海運績優人士』及『西班牙海運』兩項獎章。 (4)1995年10月5-10日主辦國-中華民國 地點:中華民國(台北市)參加國家-西班牙、智利、巴拿馬、秘魯、中華民國 共5國 2015.0922

selective focus photography of people sitting on chairs while writing on notebooks

2010年~2019年活動集錦

2010年~2019年活動集錦 ◎2010.4.12-17本會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共同舉辦2010海峽兩岸『海洋科技暨港埠物流發展』論壇,邀請大連海事大學吳兆鱗教授、張慧碩教授、張爽研究員、上海海事大學金永興副校長、肖英杰副院長、浙江海洋學院俞存根院長、池弘福教授、廈門集美大學尹自斌副院長、邵哲平副院長、浙江國際海運技術學院王捷校長、陳永芳院長等海洋專家學者來台參加論壇。 ◎2011.6.9-13本會與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在長榮海事博物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2011海峽兩岸『國際海事公約暨船舶營運安全』研討會,邀請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海事公約中心-吳兆麟、劉正江、鮑忠君、費珊珊、李禎等五位學者及中國船級社-朱愷、蔡琰先、楊忠民、陳道玉、王剛等五位專家,與台灣地區海運學界共同研討並發表研究論文,增進兩岸海事科技與管理上的學術交流,亦為海運界及海事教育方面提供正確務實方向。 ◎2011.10.24-26由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事學院主辦,本會參與協辦,第三屆海峽兩岸海洋工程暨航海技術研討會在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事學院,會議主題在於促進海洋工程及航海技術領域專家的交流,探討會議相關主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2012.09.21-26本會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共同主辦2012年海峽兩岸『通信導航與海洋科技』研討會,邀請大連海事大學-吳兆麟教授、劉仁杰教授、王淑靜教授、范淑敏副研究員,廣東海洋大學-畢修穎院長,廈門集美大學-邵哲平院長,天津海事局-史光平副總工程師、王冰主任等專家學者與台灣地區海運學界共同研討並發表研究論文,藉此雙方學術交流寶貴經驗,建立開發研究管道,加強兩岸海洋事業的發展與合作。 ◎2012年 本會徐國裕理事長與理事陳希敬教授,應邀於11月20日赴廈門集美大學作專題講座交流,隨後應舟山海洋技術學院邀請參加11月23日在杭州舉辦的海事教育諮詢會議,充分達成兩岸的學術交流。 ◎2013.04.8-16本會徐國裕理事長前往廈門集美大學、舟山海技學院及大連海事大學參訪,並分別與各該校師生作專題講座。 ◎2013.06.7-11 在廈門集美大學,本會與廈門集美大學共同舉辦2013年海峽兩岸『海事風險評估與管理』研討會,台灣地區產官學專家學者-徐國裕、馬豐源、陳希敬、吳琪楓、葉明水、劉立宏、胡延章、呂正琴、李蓬、陳正文、黃義恩、吳木章等12人與會,11篇交流論文,其中7篇在會中報告,徐理事長親自領隊。 ◎2013年12月22-26日,本會與台灣海洋大學共同主辦2013年海峽兩岸『海事教育與訓練』論壇,在基隆台灣海洋大學校區隆重舉行,大會由海大張清風校長與本會徐國裕理事長共同主持,產官學業界專家學者學校師生百餘人共襄盛舉。上海海事大學楊萬楓副校長、寧波大學海運學院鄭彭軍院長、門集美大學航海學院邵哲平院長共同參與盛會。 ◎2014.06.7-11 在廈門集美大學,本會與廈門集美大學共同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海事風險評估與管理』研討會,台灣地區產官學專家學者-徐國裕、李選士、張文哲、馬豐源、陳希敬、胡延章、顧其新、黃義恩、張志明、吳木章等10人與會,徐理事長親自領隊。 ◎2014.08.7-11本會為加強兩岸海洋事業交流與合作,徐理事長、田文國秘書長、李蓬理事應中國航海學會邀請,前往北京拜會航海學會徐祖遠理事長進行交流、拜訪上海海事大學分享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成果、參觀洋山港了解建港過程的艱辛—。本會並與中國航海學會簽訂雙方交流合作互訪協議文件。 ◎2015.03.30-31本會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共同籌辦2015年海峽兩岸「海上安全暨船舶交通管理」研討會,在台北張榮發基金會802會議廳隆重舉行,大會由海大張清風校長與本會徐國裕理事長共同主持,產官學業界專家學者學校師生百餘人共襄盛舉。大陸學者受邀參加人員:大連海事大學吳兆麟教授、中國航海學會趙東野秘書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梁 宇副主任、天津海事局史光平總工程師、上海海事大學黃有方校長、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王當利副院長、周思楊研究生、廈門集美大學航海學院邵哲平院長、李祥軍主任。 ◎2015.08.23-27 由本會及台灣海洋大學共同舉辦的”2015年第三屆兩岸海事風險評估與管理研討會”於8月 24-26日在台灣海洋大學舉行,此此研討會參加的有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廈門集美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海運學院及廣州航海學院等6所海事院校,31位大陸專家學者與會成果圓滿豐碩   ◎2019.09.23-27 2019海峽兩岸第七屆”海事風險評估與管理”研討會

中日韓航海年會

中日韓航海年會 本會理事長應中國航海學會邀請,於11月5日至8日參加在廈門集美大學舉辦的中日韓航海學術研討交流會議,與會人士包括日韓學者專家約百人參加,發表航海領域相關論文65篇.圖為參與人員的合影照.

大連海事大學交流訪問

大連海事大學交流訪問 本會理事長於4月13-16日到大連海事大學交流訪問,該校航海學院並於15日下午安排了下列的交流講座1.與船藝教研國家級教授們交流座談。2.為航海學院教師,研究生及本科生作<船舶引航資訊與量化管理>專題講座報告。3.受聘為航海本科生引航船長導師,並與同學們交流座談。

舟山講座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徐國裕博士來校講座 4月12日,臺灣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高雄港高級領港、遠洋船長徐國裕博士來校作“船舶引航資訊與量化管理”的專題講座,航海工程學院100名師生參加。 徐船長用自己的職業經歷為主要素材,闡述了船舶引航資訊、引航卡內容、VTS相關資訊、引航案例研討、船舶量化管理等五個方面的內容。講座中,徐船長不時和師生進行互動,氣氛十分熱烈。他幽默風趣的談吐、廣博精深的專業涵養以及本人豐富的人生閱歷,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個同學。

集美大學演講

航海學院舉辦“優秀航海人員的養成”專題講座 4月9日晚,航海學院邀請高雄港領港徐國裕博士為航海學子們作了“優秀航海人員的養成”的講座。講座由邵哲平院長主持,院黨委副書記張挺、航海技術專業的全體在校生和部分教師代表聆聽了講座。 徐博士告訴學生,優秀的航海人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積月累地努力,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吸收所有的知識。除了強調掌握最先進的航海設備的操作技能,他還叮囑學生要學會星象、潮汐、六分儀這些傳統的技能,看家的本領是不會隨著時代而被淘汰的。同時,情操與人格的素養也在航行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持敬業精神,迎難而上,追求團隊的和諧! 

cargo ship on dock during daytime

集美大學訪問

臺灣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徐國裕到我校訪問 4月8日,臺灣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高雄港高級領港、集美大學客座教授徐國裕博士到我校訪問,校長蘇文金會見了到訪客人,校長助理葉光煌、航海學院院長邵哲平就我校與中華海洋事業協會聯合舉辦“海峽兩岸海事風險評估研討會”的有關事宜與客人進行商談。 蘇文金向來賓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說福建省正在加快、加強海洋經濟的建設,作為福建省具有海洋學科優勢的高校,集大肩負著服務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任。兩岸本是一家人,閩台兩地更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加強同臺灣地區業內人士的交流與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召開兩岸學術會議正是閩台學者們相互學習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非常歡迎臺灣學者們到我校交流。徐國裕對蘇校長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說臺灣中華海洋事業協會致力於推動和發展兩岸海洋事業,將尋求更多管道為兩岸海洋業的專家學者搭建交流平臺。臺灣與廈門僅一海之隔,交通便利、氣候相宜、語言相通,具有獨特的地理人文優勢,為兩岸海洋業者提供了最便利的交流管道。此次與集美大學聯合舉辦研討會,將有助於增進兩岸學者的相互瞭解,提高兩岸海事風險評估水準,促進閩台海洋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海峽兩岸海事風險評估研討會”將於6月份在我校召開,屆時,將邀請臺灣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的會員及大連、上海、武漢等地的航海院校及相關科研機構人員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