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楊 渡輪夜航
點擊這裡下載檔案
講座系列 建構船舶海事風險評估座談會 會議紀錄 時間:2012.12.14/下午2 點 地點:中國驗船中心會議室 主持人:徐國裕理事長 紀錄整理:吳棋楓 主席致詞:感謝各位海運先進及學者專家踴躍參與由本會召集的座談會。針對IMO有關風險管理的規定,歐洲海運先進國家及中國大陸、韓國等已積極展開此項工作,國內部分船公司亦著手進行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惟國內整體風險資料庫有待建置以利於分析並朝量化管理的目標推進。我們希望未來船公司能由ISM的系統質化管理朝向量化管理的目標。座談會擬定書面議題,請各位提供寶貴經驗與意見。 討論內容: 一. 依IMO對船舶風險管理建議,針對下列海事風險類別,如何進行建構風險評估模式及資料庫。 (一)蒐集風險事件及損失資料 1.航行作業 2.機器維修保養 3.貨物作業4.安全管理 (二)研析風險來源與致因 1.人為風險 2.機械風險 3.環境風險4.貨物風險 5.管理風險 (三)建立風險量化管理 二. 敬請中國驗船中心研究處黃余得處長就IMO的相關規定予以說明。 1. 風險為事件發生程度與頻率之乘積。 2. …
講座系列 2012年商船學系航運技術研討會 本中華海洋事業協會與中華民國航海技術研究會研究中心主辦一系列研討會,已進入第五次,「2012年商船學系航運技術研討會」,係為貫徹本協會成立宗旨,提升我國最新航運技術,促進產、官、學相互合作,促進航運技術發展及配合國家政策為宗旨。 本次研討會能如期舉行,特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在職班研究生、中華民國海洋事業協會等單位熱情贊助支持,尤其商船研究所碩專班學員和所有學者專家熱心鑚研、投稿。所蒐集之論文資料,包括航海、輪機、航運業務及船員訓練等近15篇專題論文,為我國航運界提供最新的技術資料,期望我產、官、學業共同研討及受益。 航運技術的進步有賴我產、官、學業群策群力,共同供獻集體之努力以共創我中華航運業美好的明天,期盼政府、航運界先進及學界及海員們共同鞭策,並提出寶貴建言,藉以使我國海員能認知海運實務技術之重要性,並進一步提升其職務專業領域之理論及實務技術品質。 「2012年商船學系商船學系航運技術研討會時程 1310~1330報到 1、開幕致詞1330~1350(602電化教室)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 徐國裕船長 秘書長田文國副教授 2、航運技術論文發表1350~1530(602電化教室) 劉中平老師主持 1、被動式電子封條對港口效益之分析-以高雄港為例 李昀 田文國 陳君宇1350-1410 2、船舶救生艇安全技術之研究 張清嵐 田文國 張啓隱 1410-1430 3、航商提升船員人力資源永續發展以因應船隊勞力之需求之研究 陳昱齊 郭俊良1430-1445 4、歐債對航運業之影響 朱華安 1445-1500 5、使用低硫輕油對船用柴油機高壓油泵影響的研究 …
南台灣船王 韓碧祥先生 台灣四面環海,造船產業隨之發達崛起,位於高雄的中信造船集團稱霸台灣民營造船產業,董事長韓碧祥赤手空拳,靠著過人決心與毅力,以半世紀創建集團霸業,只因為「船是夢想,造船是生命」。 台灣四面環海,造船產業隨之發達崛起,位於高雄的中信造船集團稱霸台灣民營造船產業,董事長韓碧祥赤手空拳,靠著過人決心與毅力,以半世紀創建集團霸業,只因為「船是夢想,造船是生命」。本會為深入瞭解台灣民營造船產業現況,本會特別安排黃雅羚特派員前往中信集團專訪南台灣船王韓董事長。進入辦公室後,一幅金黃稻穗田畫作,懸掛於偌大的牆上明顯位置,這幅畫從蘇富比拍賣場標得,是韓碧祥的收藏,一串串飽滿成熟穗苗垂掛著等待收割,豐收景像正如他的造船王國享譽國內外。 民營船廠從造漁船發跡:韓碧祥自我介紹,台灣民營造船產業發跡於漁船,當世界環保組織抬頭後對於漁業發展影響深遠,現今建造新漁船數量漸漸減少,除非進行汰舊換新。因為漁船造船發展主要受漁業市場起落影響,當市場發展有限,業者造船意願顯然降低。而且漁船建造程序,並非業者說造就造,須經農委會申請核准始能訂造,造船廠在市場競爭下生存相當不易。 台灣民營造船廠素質良莠不齊,造船公會會員業者約百餘家,真正能禁得起市場洗牌者僅少數,約低於5%,中信持續維持霸主地位相當難得。於1980年代當時正值台灣漁業發展輝煌時期,天時地利人和,中信造船最高紀錄曾在三年間建造百艘漁船。 修船工人起家 成就造船王國:韓碧祥憶起當年從港務局擔任修船工人學習技藝,開始了個人生涯,退伍後進入豐國造船廠,之後又租新高廠承接建造漁船業務,因緣於1987年始購進中信集團第一間廠房–中信廠,也就是母集團所在。但他堅信一步一腳印,公司才能慢慢生根茁壯,陸續逐漸擴廠–新高廠、高鼎廠、順榮廠、新船廠,打造成為現今所見中信造船集團龐大事業版圖,堪稱我民營造船廠領導者,總面積達十四萬平方公尺,五大廠區立佇高雄港中央航道旁。 投入超級豪華遊艇 行銷國際:中信漁船業務日益穩固,多年前偶然機會,韓碧祥受邀遠赴義大利出席當地造船廠遊艇下水儀式,當時觀察發現國外建造大型豪華遊艇又大又漂亮,且造價不斐,該領域是當時國內船廠從未涉入的空白地帶,國內廠訂單主流多為小型遊艇,但幾十艘小型訂單加起來造價,還不足以與之相當,此行意義對中信造船未來發展有關鍵性轉變。回國後,他苦思該如何突破現況,廣邀外國技師來台提供諮詢,除添購廠房設施,完善硬體設備,還有技術軟實力提升. 2003年,正逢國際知名精品業LVMH總裁阿諾特(Bernard Arnault)有意改裝舊遊艇,當時國內造船市場較為淡靜,因此中信毫不猶豫地以低價搶下這筆超級大單,一心一意只想做最好。雖然投注大筆資金,購下完善設備與裝置,他坦承,這筆生意讓他虧了很多錢,但是背後所學到的大過於實質,公司各項競爭力因此大躍進,可以說是花錢買經驗。 中信成功建造首艘超級豪華遊艇,締造亞洲船廠最大型遊艇改造工程新紀錄,也為台灣造船史寫下新頁,創新鋼鋁合金建造技術,品質優良,全球矚目,集團從此一戰成名,打響知名度,以致於後來訂單接應不暇,名利雙收。進而促使公司從此邁入新紀元,進軍國際市場,立足高雄,放眼全球。
沛華集團總裁 林光教授 林教授以身為「海大人」為傲。他於1966年進入海洋大學航管系就讀,1970年畢業,以優秀成績赴國外深造,凱旋歸國後,返回母校任教到2009年退休。一路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所主任、海運學院院長到副校長,在校期間四十年。他表示,「由於對培育的母校與航管系感情深厚,義無反顧回系執教,願意以一己之力提出奉獻。」 曾任海洋大學副校長的林光教授為海運界知名重量級學者,具三十二年海大教學資歷。林教授為人海派,熱心公益,即使離開教書工作,仍然持續關心母校,默默貢獻,捐贈教學大樓嘉惠莘莘學子,教育部甚至頒發「教育文化專業獎章」予林教授,表彰他對航運專業教育的貢獻。他在海洋大學孕育我航業界無數菁英,海大人遍布於產官學界,他們堅守於各自崗位默默耕耘,且各自擁有一片天。 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第二系館「沛華大樓」(IvyWangHall)耗資七千萬,於2010年九月完工啟用,這棟設備新穎、硬體大幅升級的新系館正是由林光教授捐贈,打造優質學習殿堂,提供海大航管系在校生享受絕佳環境,遨遊於浩瀚知識大海裡。他說:「只要學校或是系上有需要,我都願意隨時奉獻,竭盡所能的回饋」,例如海大近期新建完成室內綜合體育館網球場,部分亦是由林光贊助。 林教授每年還以個人名義創辦沛華沛榮集團慈善捐款,在兩岸各地多校設立獎學金項目。他表示,「這是身為社會一份子的使命感,期能善盡社會責任」,因此包括國內航管、交管、企管、國貿相關學系所,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校,兩岸許多學子都因而受惠。林教授更在近兩年在全省認養一千名弱勢兒童,耗資四百萬,部分善心人士一起襄贊,使得這個義行更加有意義。 台灣知名的兩大航運社團中華海運研究協會與中華航運學會,林教授都各連任兩屆理事長,且在榮退後還應聘為榮譽理事長,獲此殊榮,乃實至名歸。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蕭丁訓為林教授博士班高足,常謂「林光教授是航運界教父」,足為航運界晚輩效法。對於航港體制新發展,出身學界的他亦有新的期許,認為未來發展有五項課題:企業家精神、解除管制、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 林教授解釋,港埠經營須導入企業家精神,提升整體效率是趨勢。解除管制部分,政府對於航運及港口之法規,應思考如何在顧及安全層面之同時,於經濟層面放鬆管制,強化彈性與效率。他提到安全管制須嚴格,因事關人命,但經濟應開放自由競爭。 自由化部分,由於過去台灣港口競爭力不足,是因自由化程度不足所致,基隆、台中、高雄、花蓮四港對外貿易港口可稱「國際港」,但非「自由港」。例如香港、新加坡港口具相當自由化程度。香港當地較少報關行,大部分以線上完成報關程序,費用相對低廉,菸酒等多項貨物進出享有免關稅優惠即為一例。反觀我國,林教授舉例,當貨物以併櫃方式進口,航商按照規定進行分別報關程序,根據報關預列稅則課稅,所增加的成本,通常轉嫁於貨主,進而使得我航商提供的服務缺乏競爭優勢。林教授進一步解釋,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作業繁複,應由跨部會分工管理,交通部專責「港務」部分,財政部所屬關稅總局執掌「關務」,相互協調配合。 港埠私有化部分,他認為改制後之港務公司以公司化經營,將以更有效率,更好服務提供給使用港埠的航商及貿易商。此外,鬆綁許多法規限制,可對外投資創造利潤,但仍須面對投資失策可能造成港務公司盈虧的風險,惟當前規劃港務公司仍為國營,須列席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如何進一步導入民間企業經營之效率及彈性,包括私有化等方向,均待進一步深入討論。 對於港口國際排名的迷思,林教授指出,其意義僅代表貨櫃、貨物吞吐量數據統計而已,港務公司應著重在創造利潤。 關於全球化部分,他提及航運產業為全球性產業,港埠經營千萬不可「閉門造車」,宜效法各國港埠經營成功案例,以全球化觀點進行海運及港埠之經營管理策略探討。
2011年~2014年專訪集錦 ◎2011.06.13專訪-大連海事大學前校長吳兆麟教授,勉兩岸學子航運業發展可期,當以投入航海志業為榮。 ◎2011.10.06專訪-中信集團韓碧祥總裁,細述赤手空拳以半世紀創建集團霸業締造南台灣民營造船王國的心路歷程。 ◎2012.02.22專訪-沛華集團創辦人林 光教授。 ◎2012.03.28專訪-中油公司海域處李元偉副處長,對中油公司在海域探勘事業發展上所作之努力,做了一番深入了解與溝通。 ◎2014.03.11專訪-臺灣海洋大學傑出校友、走在時代尖端的佳渝通運公司羅濟廷董事長,細說創業回饋社會與教育心路歷程及企業經營專業理念。